老师回答的问题

    新进一家单位负责薪酬设计,应该如何设计公司的薪酬档位呢?

      有以下几点供参考: 第一:你要明确薪酬设计的原则(比如竞争性、激励性、可行性等),这是企业经营层根据企业的情况制定的、不是你从书上看的! 第二:你要知道公司薪酬总额的依据和标准(说白了:企业可以掏多少比例的真金白银来发工资),这显然也不是你定的,但你必须要掌握! 第三:在以上两个方面的基础上,根据国家的法律、企业原来的薪资构成,来完善企业的薪资构成(员工薪资有哪些具体项目组成,记得要经上级批准才生效)。 第四:在公司薪酬总额的标准水平下,(结合现有的薪资情况)反复核算设定各层级的幅宽(最高与最低之间的差距); 第五:在特定的“幅宽”下,将薪资结构中“变动的项目”(比如技能工资)进行多个级别的划分,原则上“级差小、级别层次多比较好(这样,可以让人有不断进步的感觉:经常升工资,但每次都不多)。
  • 2014年06月07日 09时40分09秒浏览次数(1094)回答人数(1)

    如何准确测定工时?

      在掌握工时测原理及要求的前提下,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: 第一:测定工时,要“默默进行”,尽量远离、不要影响被测对象,否则,测的不是真实的结果。 第二:测定时,要尽量拉长测定的时间段,短时间的“小数据”与长时间的“大数据”在反映同一个被测对象时,往往有较大差别。 在以上指导原则下,如何准确测定某一岗位的工时呢? 1. 设定测试起始时间; 2. 确定测试终止时间; 3. 清点此段时间的作业数量; 4. 注意记录测试过程中非正常状态所耗用的时间; 5.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工时。 请注意:以上所测定的工时,实际上是验证“工时”。“基础工时”先由工程技术部门根据“样板、样品”制作过程中测定。 然后,两个方面综合考虑,来确定工时。
  • 2014年06月07日 04时11分09秒浏览次数(877)回答人数(3)

    如何进行在制品管理?

      这里的“在制品”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各工序半成品,在制品管理是要保证: 第一:各工序要平衡,不能出现脱节(断料、等料); 第二:工序间半成品流动要顺畅,不能有工序积压。 提以下几点,供参考: 1.要明确量化各工序的作业速度、效率(每人、每天、每小时做多少); 2.根据量化的速度效率进行工序作业计划; 3.严格按计划“顺序、配套”投入物料、配件(控制投入的量、速度); 4.各工序实际产量的及时统计、及时调整解决“在制品”出现的问题。
  • 2014年06月07日 04时01分03秒浏览次数(897)回答人数(1)

    如何管理团队毒瘤?

      这里的“毒瘤”,我的理解是那些“行为桀骜不训、格格不入、与大多数人的认知不一样的个体“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“业绩好”!(否则,就直接“咔嚓”了,哪还有时间去理他们呢?) 在企业市场化运行程度越来越深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,企业要有一群“狼”的团队,而不是一群“羊”的团队,谁有业绩谁就是“主流”,没有业绩的才是“毒瘤”。 具体管理实践中,企业可以对业绩较好的“毒瘤”另开“炉灶”,以鼓励他们的创造力,在条件成熟时,要建立“狼圈“(新的利益激励机制与行为规范)。至于,那些羊门还是呆在羊圈内做他们应该做的事吧! 是“毒瘤”还是“主流”,仅仅是标准不同而已!企业家们千万不要因为陈旧的“管理框架”、“行为规范“与过时的“团队认知”,屏蔽了那些具有鲜活的市场创造力的个体。
  • 2014年06月06日 12时12分16秒浏览次数(1081)回答人数(4)

    用制度管理公司,还是人情管理?

      要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,来调整、完善管理方式: 第一.在企业发展初期,人员少、规模小,这种情况下就通过感情、友情、甚至亲情来维系(我想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都经过这样的情况)---这个时候用制度来管理显然不合时宜。 第二. 随着企业业务发展和规模扩大,就通过制定的一系列规章、制度来维护!(企业规模大了,人员多了、事务多了,通过制度进行管理)。 第三.但最近2-3年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市场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,单纯依靠感情、友情或者只是体现企业单方面意志的规定、制度管理,不那么灵验了---制度管理有一定的局限性。 在这种情况下,企业必须从“利益管理”这个根本点出发,处理好员工和企业利益关系—即“员工业绩贡献与待遇之间的关系”,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管理。
  • 2014年06月06日 12时03分12秒浏览次数(1270)回答人数(6)

    部门经理能力不行,我该如何是好?

      这里的“我”角色定位不太清楚――上司抑或下属? 第1种:假如“我”是部门经理的上司,那么,他的能力不行就是“我”的责任---不要责怪任何人,尤其部要责怪“部门经理”! 首先,我可以不用他,这是我的权利; 其次,假如我不得不用他、或已经用了他,我就有责任去培养他、培训他、提升他; 第三,假如“朽木不可雕”,我确实尽到了培训的责任,但他的能力还是不行,换个岗位吧,总有“一款”适合他; 第四,假如确实没有适合他的岗位,或换岗后他没有心思去做怎么办?要么开掉它、要么支持他去创业、要给他一笔费用,让他“养老”---- 注意,不要留他在公司。 第2种:假如部门经理是“我”的上司----他不合格、能力部行,不用我操心,我的责任是努力配合经理把我自己的事情做好!
  • 2014年06月28日 14时06分53秒浏览次数(2071)回答人数(10)
关于我们
免责声明
联系方式
帮助中心
会员权益
如何观看
忘记密码
常见问题
商务合作
渠道加盟
讲师合作
课程合作
客服 在线咨询客服
电话客服热线:400-666-4343
关注微信公众号
关注我们
每天好料不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