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交货期问题上往往有一种错觉:以为“交货期延误”都是因为“生产本身”的问题,而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由“生产以外”的因素造成的!
1.对于内销交货期经常延误问题
内销产品的生产运作方式为“计划驱动型”,即企业的生产安排是依据企业对市场的预测、计划来进行的,不是严格按客户订单进行。
这种情况下,交货期的准确性是由企业对市场的把握程度、销售预测计划的准确性决定的——而非生产本身的因素造成!
具体解决方法:
第一:加强销售统计、分析,对市场进行准确的预测、把握、计划,将生产能力用在刀刃上(减少不必要库存的生产);
第二:加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,果断淘汰价值贡献不大的老产品。产品品种多,会导致运作成本高、作业量大、影响货期。
第三:如果是常态的“市场需求”大于“生产能力”,就扩产;如果只是旺季生产忙不过来,眼严格进行订单评审---要么不接贡献不大的小单,要么组织外发加工。
注:很多企业新、老产品“一大家”,淡季没事做,旺季所有订单“一网打尽”,销售统计、分析、预测的能力较弱,交货期经常延误是必然的事情。
2.对于外销订单的交货期经常延误问题
外销订单的生产运作方式为“订单驱动型”,即企业的生产安排是按照“客户订单”来进行的。
这种情况下,货期的准确性取决于订单执行全过程即“产前准备阶段”、“生产阶段”的效率;
很多情况下,当一个订单来后,打样、确认、材料采购、工艺准备等“产前准备阶段”耗去了大量时间,等到“现场生产”时,所剩时间已经不多了。
具体的解决思路:
第一:要严格进行订单评审,尤其是货期,严格按照“企业能力”来确定,
不能盲目答应客户要求。
(很多企业业务人员的能力很弱,客户怎么要求、怎么答应,这种情况下,是否能满足货期要求,天知道!)
第二:进行严格的生产计划(订单“产前准备”及“生产执行”中各环节要有明确的“投入-产出”时间);
第三:按计划、按天进行严格的跟踪、监控,协调解决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,保证计划的严格执行。
另:企业生产活动中 ,经常会出现“插单”现象,也同样按照以上“2”中所描述的 “订单驱动型”生产方式的要求来处理。
评论